借助大数据对课堂教学画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时间:2023-08-16 09:14:4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前,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趋成熟,这为课堂教学的数字化评价与改进带来新方法、新机遇。广东省牢牢把握教育数字化的战略机遇,以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5G+智慧教育”为依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课堂教学进行数字画像,同步开展数字化教研,取得了初步成效。

推动课堂教学评价转型。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课堂人工观察、学生问卷调查或教师自陈式问卷调查等方式为主,存在经验主义较为严重、适切理论缺失、舶来理论难消化等倾向。为了克服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联合相关技术公司以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为突破口,建立了基于结构的多模型联合的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系统(简称CSMS),以期用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机器观察、数字画像和自动生成评价报告。

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系统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常态化、规模化评价课堂教学的指标体系,依据本土化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结构理论,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分解为“目标定位、课堂艺术、课堂调控、思维激发、评价反馈、整体发展、合作交流、学习体验、目标达成”9个评分领域,每个评分领域整合已有的分析模型进一步对课堂进行思维过程、交流互动过程、知识点关联分析等,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录制常态课堂的录音录像上传到CSMS平台,经系统分析后自动生成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报告和大单元分析报告,全面呈现教师单节课或单元多节课的整体情况。

辅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在全省遴选90所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的试点工作。学校覆盖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16个地市,400多名试点教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研究,完成2390节常态课堂教学的自动化大数据分析。在试点研究中,教师采用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系统对常态课进行分析,形成的课堂大数据分析报告充分发挥了为课堂画像、为师生画像的作用,9个评分领域的数据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优缺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反应情况,助力教师自主提升教学技能。基于试点研究,部分参与教师通过深入理解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系统的评价数据,自我进行教学改进,并将学习经验和体会整理成报告在教研活动中分享,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助力教研数字化转型。在试点研究期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牵头组织了60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专题教研活动,参与学校和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系统的报告,在自我反思、同伴教研的基础上,由学科专家、教研员指导开展数字化教研,实现了多层次、多维度、跨时空的高质量常态化深度教研。在省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东莞市厚街镇已探索形成自主数字化教研路径,包括“一堂常态课录制—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系统报告解读—专家(同伴)点评—一个针对性发言或讲座—深度研讨”,以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系统数据为依据,针对教师在常态课中暴露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优化提升,带动区域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

助推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课堂是教学主阵地的观念不但没有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颠覆,反而得以强化。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要求必须体现在课堂上。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对中小学试点学校的课堂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形成了《广东省中小学课堂大数据报告(2022)》,首次建立了广东省常态课分区域(珠三角、非珠三角)、分科目(语文、数学)、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共12类410个常模值,广东省常态优秀课堂分科目(语文、数学)、分学段(小学、初中)共4类164个常模值,学科教师通过了解自身教学实际与常态课堂常模、优秀课堂常模之间的差异,在自我反思和数字化教研的带动下促进课堂优化转型。

下一步,广东省将继续借助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技术实现伴随式课堂数据采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比对教学效果,构建大数据改进教与学新样态,通过教育评价和教研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16日第15版

作者:李海东 许世红

关键词:

新闻推荐